9000万年前内蒙古戈壁似鸟龙死亡之谜

  一群1至7岁的幼年恐龙,正在闲庭信步去往湖边的路上,它们究竟是遇到何种威胁,才会乱了阵脚,陷入泥潭之中的呢?

  直到塞利诺剥离完上述巨型恐龙的头骨,答案才出现。按照它的头骨比例分析,这条硕大无比的恐龙应该是恐龙界的 “巨无霸”,身长达到5米或以上。它的牙齿又尖又利,类似霸王龙,但又不完全相同,科学家推测这条恐龙可能是人类从未研究过的恐龙新品种。

  随着“巨无霸”恐龙的出现,塞利诺终于揭开了似鸟龙的“泥潭死亡之舞”:似鸟龙的父母或许正在孵化幼体,一些年轻的小家伙急于脱离父母的庇护,在自行漫步至湖泊的时候,但是它们还不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突然发现一只巨大的猛兽向它们袭来,未经世故的小恐龙顿时慌了神,它们集体往东南方向的湖泊奔跑,却意外陷入一片沼泽,它们奋力蹦跳、试图逃脱,但最终失败了。

  “这是恐龙界最令人兴奋的大发现。因为99.9%的恐龙群葬墓是由死于不同时期的恐龙组成的,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死因。”保罗.塞利诺告诉记者,“剩下的0.01%,则由于远古时期发生重大自然灾难,如洪水爆发或火山喷发等,恐龙群葬墓才能得以完好保存。在意大利古城庞培就有一处。”记者了解到,在历史上,意大利古都庞培曾因火山爆发,全城淹没,所有的生命迹象都被凝结起来。

  “注定成为最为人熟知的恐龙品种”

  2005年,谭琳曾带领数位古生物学家再次进入苏红图地区,企图找寻这些年幼似鸟龙的父母。但是,他们发现,当时发现恐龙群葬墓的地方山丘已不复存在,似鸟龙之墓被永远尘封在一望无际的沙漠底下。但在考古界,似鸟龙的故事却并未结束。

  “中华似鸟龙注定将成为最为人熟知的恐龙品种之一。”塞利诺自信地说。

  如今,人类已发现的恐龙种类约为500种,但整副骸骨被完整无缺保存下来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在内蒙古戈壁上发现的似鸟龙,除了缺少髋骨外,其他都保存相当完整,这实属罕见。唯一缺失的髋骨,位于恐龙臀部。据科学家分析,这些髋骨缺失,最大的可能性是,在似鸟龙死后不久,一群食腐动物路经此地,吃掉了它们身上最有肉的部分。

  “从似鸟龙的一切特征不难看出,它们跟后代鸟类非常相似。”塞利诺说。首先,似鸟龙长着跟现代鸟类似的喙,而且没有牙齿。在繁殖季节,成年恐龙忙于各种事务:求偶,筑巢,护窝,孵蛋,喂养幼龙等,青少年恐龙有时并不和父母呆在一起,它们需要自我保护,自力更生。如此的社会生活习惯,在现代鸟类身上也比较常见。

  另外,塞利诺还发现,似鸟龙的胃石保存得完好无损,甚至还保有原来用于消化植物的砂囊形状。“胃石是存在于蜥蜴类大型草食类动物胃里的石头,可磨碎种子和其他坚硬植物。”在胃石的一侧,塞利诺发现一层薄薄的黑碳膜,膜的四周还沾满了黑乎乎的碳化物,“这正是恐龙的最后一餐。”塞利诺分析道。

  通过7年的实验室系统分析研究,塞利诺得到了更多关于似鸟龙新鲜而有趣的信息。比如,他从几副头的眼眶骨直径可以判断出似鸟龙的眼睛特别大。他还注意到,群葬坑中央有一对小恐龙,其中一只体形较大,头骨的口鼻部也较长。据塞利诺介绍,似鸟龙的体形与鼻长是随年龄增长的。

  今年3月16日,谭琳和塞利诺等科学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新闻发布会,将似鸟龙的离奇死亡之谜公布于众。记者在网络上看到,消息一出,网友评论踊跃,呼吁恐龙骸骨回家的声音此起彼伏。对此,塞利诺告诉记者,美方会按照协议,将于今年年底将这批珍贵的恐龙骸骨归还中国。

  “在骸骨运到美国前,中国对每件出国的骸骨都做了记录。到时候我们会一件件验收,保证骸骨一块都不会少。”谭琳也告诉记者。据悉,等这批骸骨回归后,它们将陈列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以及辽宁大连的两处博物馆内,届时将会对外开放参观。


来源:外滩画报 周一妍
配图:神秘的地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