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桐梓出现不明神秘地火
2006年,江阴利港段长江边上也发生过这种地下火现象。不明可燃气体是从利港口的石灰码头被意外发现的,当工程人员将钻井机钻到地下40米的时候,一股难闻的气体直往上蹿,并向空气中迅速弥散,遇到明火时迅速燃烧。工程人员后来发现,长江江阴段堤岸周围以往的植物主要是芦苇,多少年来,它们不断生长、不断腐烂渗透到地下,长年的累积,加上40米的地下的淤质土富有营养物质,夹杂的植物腐烂发酵后形成了甲烷气体。
但贵州省桐梓县着火山体是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不存在大量垃圾和腐败植物的堆积,所以,甲烷引起燃烧的因素首先被排除了。那么燃烧来自石油的可能性大不大呢?
李水福认为,西南地区石油能源探明储量较低,即使有石油,也可能在深层。所以,燃烧来自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而由于贵州省煤矿资源丰富,地下火也许来自煤层燃烧。
桐梓县国土资源局姓邱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是全国重点产煤大县之一,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现已探明的储量达47.76亿吨,分布于全县21个乡镇,其中分布在1000米以下的资源量为26.40亿吨。每年原煤产量达250万吨,税费收入1亿多元。其中,出现地下火的燎原镇就有桃坪、大桐、远源、范家坪四座煤矿。
对于地下煤层的燃烧,中国地质大学煤及煤层气工程系主任焦养泉教授说,这样的例子有不少,世界上所有的产煤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下煤层燃烧现象,其中以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形势最为严峻。
焦养泉告诉记者,有些煤田大火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人们在采煤过程中,由于作业中的电钻、电焊或电路原因甚至烟头带来的火点而造成燃烧。也有些是由于农民开垦农田、放火开荒而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自然环境导致的,遇到适宜的阳光和氧气,煤炭便会自燃。
但焦养泉认为,这次桐梓县燎原镇的地下火更有可能是煤层气燃烧。煤层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瓦斯,是主要存在于煤矿的伴生气体,也是造成煤矿井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成煤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热解作用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固岩的自储式天然气体。煤层气在地下形成后一般不会跑出来,如果煤层气泄露地质肯定发生了变化。
桐梓县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衔接地带,由于构造体系复杂,构造运动强烈,所以,这次地下火不排除是由于地质构造变化、煤层气泄露造成的。煤层气一般没有什么味道,但是如果形成与海洋环境有关,含硫量就会高。
在焦养泉看来,煤层气燃烧问题不大,关键是怕它引燃下面的煤层。如果地质裂缝过大,煤层就有被引燃的危险。煤层一旦燃烧就很难扑灭,而且煤田大火的火势一旦失去控制,将会燃烧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在燃烧过程中向空中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有毒气体和烟尘颗粒。
来自荷兰的科学家对中国地下煤田大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考察,测出煤田大火每年向空气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达36亿吨,约占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2%至3%。煤田大火还可能殃及地面的植物,甚至引发森林大火。
焦养泉告诉记者,如果超过60米厚的煤层燃烧,燃烧后的灰烬将使地面失去支撑,会引起地面跨塌。如果裂缝延伸到河流,还会导致煤矿冒顶事故。此外,煤层气泄露并燃烧,说明当地的地质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截稿时,桐梓县国土资源局和消防队都告诉记者,他们正派人在现场监测,随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来源:北京科技报 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