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耀龙”化石标本在中国古动物馆展出
“胡氏耀龙”化石标本在中国古动物馆展出
10月23日,名为“胡氏耀龙”的恐龙化石,登上了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这是由我国科学家在内蒙古发现的一种与鸟类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的侏罗纪恐龙化石。明天,这块恐龙化石将在中国古动物馆,首次对外展出。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介绍,胡氏耀龙不同于其他已知恐龙,它长有4根长长的带状尾羽。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第一块长着如此特殊尾羽的恐龙化石,但由于没有飞羽,胡氏耀龙并不具有飞行能力。
“发现这样一个在侏罗纪时期和鸟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种类,对研究鸟类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研究人员表示。
据了解,这项研究工作是由中美两国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新物种被命名为“Epidexipteryx hui”,属名“Epidexipteryx”意为“炫耀的羽”,其种名中“hui”(拉丁文意为“胡先生”)以及属名中“耀”的含义,均源自已故年轻生物学家胡耀明。
明天,胡氏耀龙标本将和其他许多共生生物化石标本一同在中国古动物馆展出。
链接
胡耀明1966年出生于江苏,是最早研究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哺乳动物的学者,2002年,他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后不久就被查出患了肝癌,但他还是以惊人的毅力继续进行中生代哺乳动物的研究。2008年4月他走完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展览地点:
中国古动物馆(西直门外大街142号)
展览时间:9:
00—16:30
票价:20元(凭学生证半价)
法制晚报:王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