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仙座

英仙座

英仙座是著名的北天星座之一,每年11月7日子夜英仙座的中心经过上中天。在地球南纬31度以北居住的人们可看到完整的英仙座。英仙座位于仙后座、仙女座的东面。每年秋天的夜晚,观察者可在北天找到易见的仙后座,或者找到位于飞马星座大四方形东北方的仙女座,然后沿着银河巡视,很容易找到由几颗二到三等的星排列成一个弯弓形或“人”字形的英仙座。英仙座的拉丁语名称为Perseus,缩写为Per。

英仙座象征希腊神话的英雄柏修斯。传说英雄珀尔修斯是天神宙斯之子。智慧女神雅典娜要他设法去取魔女墨杜萨的头,答应事后将他提升到天界。墨杜萨的头上长满毒蛇,谁看她一眼,就会变成石头。珀尔修斯在神的帮助下,脚穿有翅飞鞋,头戴隐身帽,借着青铜盾的反光,避开了她的目光,用宝刀砍下了女怪的头。然后骑着从魔女身子里跳出来的一匹飞马,离开了险境。在回来的路上,救下了公主德洛墨达,并与公主结了婚。最后她将墨杜萨的头献给了智慧女神。女神实践了她的诺言,将珀尔修斯升到天上,成为英仙座。同时,也将公主提升到天上,成为仙女座。因此,他俩在天上总是亲密相依在一起。在星空中英仙座紧临仙女座及仙后座(公主的母亲),这一大片星空叙述这个著名的希腊神话故事。NGG869及NGG884两个球状星团代表柏修斯挥剑的右手;英仙座β星(大陵五)代表美杜莎的头,提在柏修斯的左手。银河恒星较密集的部分通过此处,对使用双筒镜的人士而言,英仙座是迷人的星座。

英仙座

延长秋季四边形的对角线即飞马座α星和仙女座α星到两倍远的地方,有一颗视星等为1.8m的亮星,这就是英仙座中最亮的α星。从星图上看,英仙座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由η星开始,经过γ、α、δ、ε星,一直到ξ和ζ星所画的这条大弧线,人们称它是“珀耳修斯之弓”。中国叫"天船"

由大弧线两端的η星和ζ星连成的弦的中央是英仙座β星,我国古代称作大陵五。如果把整个英仙座的亮星,想象成英武的珀耳修斯的话,大陵五正可以看做是他手里提着的,美杜莎头上那看一眼就会使人变成石头的魔眼,所以西方人又称它是“魔星”。英仙座β星(大陵五)是颗着的食变星,由两颗密近的恒星沿轨道互绕。周期为2天又21小时,当暗星绕到亮星前方遮住亮光时,会从2.1等降到3.4等,过程约10小时。

其实,叫它魔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亮度会变,忽明忽暗,简直就象是一颗神秘莫测的魔眼。大陵五的亮度变化非常有规律,每隔2天20小时49分钟,它的亮度就从2.3m到3.5m然后再到2.3m,变化一个周期。古代阿拉伯人把大陵五叫做“林中魔王”,可见,那时他们似乎就已经注意到它的变光现象了。

延长英仙座大弧线顶端的γ和η星到一倍远的地方,仔细观察,这里有一块模糊的光斑。其实,这是两个疏散星团,由于它们离得很近,就像双星一样,形成了一个双重星团。

疏散星团M34

M34疏散星团,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用双筒镜或小型望远镜可见,大小和满月差不多,星团中最亮的恒星为7等。NGC869和NGC884(英仙座η和χ双重星团)位于英仙座中,是两个疏散星团,肉眼可见,用双筒镜或小型望远镜能看得很清楚,两者均和满月差不多大小。

英仙座深空天体:

h+χ 双星团:这两个疏散星团(分别是NGC 869和NGC 884)是以双筒镜和小望远镜观赏夜空时最美丽的目标之一。这一对著名的双星团可能早在西元前130年的喜帕恰斯星表上就已经存在了,两个星团都属于英仙座OB 1星协,两者相距仅数百光年χ被认为是NGC 884,距离地球7,400光年,h是NGC 869,距离地球7,100光年。
 
疏散星团M34:这个疏散星团总体的视星等为5.5等,距离大约1,400光年,有100余颗恒星散布在比满月还大的范围内,星团实际的大小约14光年。M34也是双筒望远镜观赏的好目标,使用望远镜看时则以低倍率的效果最佳。

行星状星云M76

M76:这是一个行星状星云,也称为小哑铃星云。它位于NGC 869和NGC 884双星团西南8度地方,是梅西耶天体列表中仅有的4个行星状星云之一。他的视直径大约65角秒,视星等10.1等,必须使用3英寸(8厘米)的望远镜,放大120倍才能看清它。

NGC 1499:也称为加州星云,这是一个发射星云,在1884-85年间被美国天文学家巴纳德发现,是天文摄影的一个好目标。由于表面的亮度很低,所以不适合以裸眼进行目视观测。

NGC 1333:是一个恒星诞生场所的反射星云。

NGC 1023:这是一个透镜状椭圆星系。使用4英寸(10厘米)或更大的望远镜可见。

英仙座流星雨是每年出现的流星群之一。高峰在8月11日或8月12日。每小时可见50 - 60颗流星。它过去的一个名字是圣劳伦斯的眼泪 - 这是因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举办纪念圣劳伦斯的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英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