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Mars)
火星
火星(Mars)是八大行星之一,符号是♂。因为它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希腊神话中的阿瑞斯(或罗马神话中对应的战神玛尔斯)命名它。在古代中国,因为它荧荧如火,故称“荧惑”。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areo-指的就是火星。
火星不像水星,陨石坑遍布,火星多了更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峡谷,但由于重力较小等因素,火星亦有很不同的地方。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强烈的对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则是充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而两者之间以明显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流水侵蚀而成的众多峡谷亦分布各地,南北极则有以干冰和水冰组成的极冠,风成沙丘亦广布整个星球。而除此之外,火星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形景观。
由以往对于火星的观察,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可以直接由中型望远镜看到火星两极的白色极区,以及红色的表面,这意味著火星的大气并不浓厚,不像金星一样遮盖了整个表面。火星距离地球的距离,仅次于金星,因此成为不错的研究题材,利用哈伯望远镜做观测,即可拍到火星表面的影像。
在探测船所拍摄的火星照片中,可以看到火星表面有如运河一般的痕迹 ,左边的照片,为火星中纬度的地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地表的刻痕。因此在早期的研究中,一度以为火星正面临著前所未有的干旱时期,因此智慧生物火星人在表面建构了网状的输水网 ,将极区的水运往低纬地区灌溉,不过这个说法已经被推翻了。经由更精确的照片资料显示,这些火星的“运河”,可能根本就没有水的存在。 至目前为止(2001年),也没有发现火星上的高等生命活动。
火星表面地形极富变化,北半球有占总表面积30%的年轻低洼平原,南半球是遍布陨石坑的古老高地,因此是个北低南高的不对称结构。在火星的南北两极,有水冰及干冰堆积而成的巨大极冠。火星表面的极冠大部份为干冰所构成的,在夏季时,会发现极冠的干冰退缩,而冬季时极冠扩张。地表还有奥林帕斯山以及水手峡谷等大型的地形构造。
奥林帕斯山为火星表面最巨大的火山 ,高达27公里,足足比地球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上三倍。
山脉绵延600公里,约为台湾的1.5倍长。而大型峡谷水手峡谷长超过4000公里,占火星周长的五分之一。
是非常显著的大型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