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干细胞临床试验将历史性启动
如果一切按计划发展,那么2013年将见证“返老还童细胞”的首次人体试验。这些细胞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先是让成体细胞“倒转回归”到干细胞状态,然后诱导它们转变成另一类细胞。此举有望在利用成体细胞催生新组织、甚至是整个器官历程上竖起一座里程碑。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成功地使皮肤细胞回复到胚胎状态。他把这些细胞称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这些干细胞只要接触到天然生长因子,就有可能发育成人体中的任何组织。
对衍生自iPSC的细胞进行开拓性试验的长期目标,是为接受癌症治疗的病人提供血小板,这些患者需要通过血小板输液来修复受损组织和防止出血失控。不过,最初接受由iPSC生成的血小板试验的将是健康的志愿者。这项研究由马萨诸塞州的马尔博罗先进细胞技术公司(ACT)筹划,相关研究负责人希望这些细胞在被用于癌症病人和其他血液病患者之前,确保它们具备良好的耐受性。
不少iPSC相关研究结果业已表明:它们可能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由于血小板没有细胞核,不可能形成肿瘤,这使它们成为首次iPSC临床试验的理想选择。”ACT总医务官罗伯特·兰扎说。兰扎透露,志愿者将要接受的血小板是用预先库存的iPSC研制的,但如果试验顺利,他们将用癌症患者自身细胞来制作血小板。
编译/何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