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下水灌溉系统因每年排放3000万公吨的二氧化碳而对大气造成污染
东英吉利大学的一项研究表示,中国的地下水灌溉系统因每年排放3000万公吨的二氧化碳而对大气造成污染。
在中国,用以灌溉庄稼的地下水水量已经从1950年的100亿立方米增加到今天的1000亿立方米以上。
据今天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估计,支持这一巨大的灌溉系统的泵送系统每年产生33.1 MtCO2e(33.1兆吨的二氧化碳当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其中17%的排放来自农业。在中国,灌溉农业生产了该国70%的粮食。但是需要差不多500升的水来种植制作一小片面包所需的小麦。
将水从地下——在某些地区,平均深达70米——抽取出来时所需的大量能量造成了温室气体污染。这项研究是首次对其产生多少污染进行计算。
这一研究成果来自包括东英吉利大学的国际发展学院、东英吉利大学水安全研究中心和位于东英吉利大学的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克兰菲尔德大学的共同合作。
研究团队研究了从11个省的366个村庄收集到的广泛的调查数据。他们进一步利用了这些结果,以计算中国剩下20个省份的由于地下水抽取而产生的排放量。
这些排放量占中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0.5%以上。做一个比较,这与新西兰全国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相近。
来自东英吉利大学国际发展学院和丁铎尔中心的Declan Conway教授说:“总的来说,在水利用所需能源这一研究知识领域里还存在着令人惊讶的差距。灌溉是中国粮食保障的基本,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灌溉国。对设计和执行未来的可持续性政策来说,了解农业用水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王金霞教授说:“更易获取的泵送技术、廉价的能源,以及能够直接控制水供应的能力导致了亚洲大部分地区大范围地扩大对地下水的抽取,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小规模的泵水操作让管理和控制地下水的使用变得极为困难。”
东英吉利大学的Sabrina Rothausen补充道:“中国的水缺乏已经在推进加强水保护的政策的制定,因此,确定水和能源之间的平衡及潜在的共同利益十分关键。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一个整合了的政策策略可以促进对相当数量的水和能源的节约。”
随着人口增加、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的转型,该报告预测,这个问题会日益恶化,除非采取行动改善中国的水管理政策。
Eurek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