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古墓!綦江“吴哥窟”藏在深山

石刻头部被盗

清朝时期修缮时立的碑

佛头佛手 不少被半夜偷走

81岁的令狐世贵老人,独自住在寺庙遗址旁,他在儿时曾见过寺庙的恢弘原貌。“红脸关公、黑脸周昌立于大门两旁。”据他介绍,当时三尊雕刻位于前殿,两旁长廊立着十八罗汉,中间是天井,在大殿里还有三尊佛像。“寺中叫不出名字的佛像大大小小还有很多。那时候,香火很兴旺,寺中住有居士。”令狐世贵老人表示,后来寺庙开始破败,无人问津,近年有文物贩子把佛像偷下山。“雕刻的头部在2007年左右被偷完了,都是半夜来偷。”遗址附近四五户村民向记者证实了令狐世贵老人的说法。这些年,附近的村民自发保护佛像,与文物贩子正面冲突也有五六次。

专家揭秘

寺庙应建于明代

考古队将现场勘探

昨日,记者拿着大佛寺遗址的照片,找到了我市文物考古所文博研究员林必忠。林必忠先生表示,自己曾在綦江进行过大量的文物考古工作,但在相关的资料中,没有查到有关綦江“大佛寺”的记载,“这次发现很有可能是第一次”。

1 寺庙建于何时?

从遗址石碑记载,该寺庙在清代重修。林必忠认为,从寺庙主体的石刻造像是明代风格,比较古朴,清朝的风格应该是比较繁琐,因此推断大佛寺最晚应该建于明代。寺庙修建后,历代有维修,遗址中的“石塔”采用“满工”手法整体雕刻,花纹繁复,具有清代特征,应该就是清代重修时建造的。

2 寺庙有何价值?

“我第一眼看到照片,还以为是綦江石门寺的石刻。”林必忠先生介绍,距永新镇不远处的三角镇有建于明代嘉靖元年(1522年)的石门寺,“大佛寺”的石刻风格与石门寺很接近。石门寺石刻是重庆发现的明代石刻中价值比较高的,“大佛寺”的这些石刻也应该有相似的研究价值。对于网友这次偶然的发现,林必忠先生计划在适当的时候,组织文化遗产志愿者与考古队到现场考古调查、勘探,或进一步发掘,对该处文物进行深度保护。

3 墓主是何身份?

林必忠先生推断,古墓应该建于清朝,墓室规格很高,但并不是和尚墓。该墓有两道门,外门与内门之间是比较宽敞的甬道,便于祭拜,有“享堂”的作用;进入内门才是墓正室,墓室后壁墙上的凹陷处是“头龛”,用于搁放祭品,其仿木结构雕刻颇为生动。普通的墓葬没有“享堂”这样的规格,墓室主人也许是当地的富豪人家,或者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重庆商报 记者 刘敏 实习生 李坐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