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2星系中发现新的中型黑洞

这张来自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图片显示了年轻的M82星系中心的超亮X射线源,这些被认定为是中等大小的黑洞。

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基本同意,宇宙大爆炸引发基本粒子爆炸并填充宇宙,而这在之后10亿年间,导致了最初的恒星和星系的出现。科学家们对黑洞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仍然持不同意见。

英国天文物理学家Stephen Hawking在他的著作《万物理论》中写道,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最初几秒,迅速膨胀的“宇宙应该已经含有了大部分的光子、电子和中微子,以及他们的反粒子,同时还有一些质子和中子。”

当宇宙冷却下来,质子、中子和电子结合生成氢和氦。尽管宇宙会继续膨胀,但密度较大的地区的重力会作用于氢和氦的云团,导致它们坍塌并开始旋转。“这样一来,”Hawking表示,“盘状旋转星系就诞生了。” Hawking提出,在这些星系出现后,较小的气体云团才坍塌并形成了最初的恒星。

然而,作为哥本哈根大学下属玻尔研究所(The Niels Bohr Institute)的一部分的暗宇宙学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专家 Marianne Vestergaard说,当时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应该是先出现了超巨大恒星,因为当这些恒星坍塌,它们就成为了最初星系的种子黑洞。 “我们现在相信,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冯骅补充说,“超大质量黑洞在早期宇宙中通过早期中等黑洞的[重力式]质量叠加形成。”

冯骅继续说,许多天文学家现在相信,“黑洞的质量与寄主星系的大小相关——这意味着它们很可能是共同进化的。”一些天文学家因此也相信超大质量黑洞会影响其寄主星系的造星速度。

“我们现在认为,黑洞和星系通过一种反馈机制同时形成。”他说,“而且黑洞的成长能够影响星系的外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