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十大宗教新闻
6、南京大报恩寺阿育王塔“佛顶真骨”盛世重光
2010年6月12日,适逢我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南京大报恩寺阿育王塔中密藏千年的“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在南京千年古刹栖霞寺重现人间。来自海内外的诸山长老、四众弟子以及各界嘉宾在栖霞寺毗卢宝殿内举行了供奉法会和庆典仪式。
2008年7月,考古工作人员在南京中华门外明代大报恩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北宋时期长干寺佛祖真身塔地宫等重要遗迹。根据碑文记载推测与X射线探测双重验证,塔身内供奉有两套金棺银椁,其内有“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十颗”等稀世佛教圣物。
点评:“佛顶真骨”盛世重光,这不仅是中国佛教界的盛事,更是世界佛教界的盛事。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从东吴到南朝,南京成为全国重要的译经中心、义学基地,对后来中国佛教的影响至为深远。众多的佛教遗存,让南京成为中国历史上瘗藏圣物最早、最多的城市。南京大报恩寺“佛顶真骨”盛世重光,使得南京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得以进一步彰显,对于弘扬佛法、推动佛教文化研究和海内外佛教交流以及南京佛教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7、“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
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7时45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
点评: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我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在中国人的早期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天地之中心在中原的郑州登封一带,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文化荟萃的中心。在登封(主要是嵩山),我国几大主流传统文明——儒、佛、道都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同时这里也是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经过2000余年的发展,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凝聚着具有深远、广泛影响的文化传统的核心理念、信仰、科技和建筑价值,综合体现了东方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优秀文明,在礼制、宗教、科学、教育及文化艺术上均表现出突出的成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8、两岸宗教交流在“温故知新”中“继往开来”
应道教台北指南宫邀请,2010年9月15日至22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以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负责人的身份率大陆宗教交流团赴台,参加在台北举办的海峡两岸宗教出版物联展。其后,交流团一行前往台北、南投、高雄、花莲等台湾北、中、南、东各地,与台湾各宗教组织和代表人士广泛接触交流,完成了在台湾的参访活动。
点评:此次两岸间的宗教交流,从规模到形式都可以说是空前的,引起了岛内及境外媒体的关注。在过去的两岸宗教交流中,佛教、道教联系较为紧密,其他宗教接触不多。此次大陆宗教交流团除与佛教、道教交流外,还首次正式接触了台湾的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并考察了妈祖、关帝等民间信仰,是大陆宗教交流团赴台交流接触面最广的一次。正如12年前曾到台参访的王作安所作总结,此次大陆宗教团的赴台交流可谓是“温故知新、继往开来之旅”。
9、《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颁布
2010年9月30日,国家宗教局发布了《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于去年11月1日实施。此《办法》是国家宗教局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依据《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藏传佛教实际研究起草的。2010年9月29日,国家宗教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办法》。
点评:藏传佛教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在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以及内蒙古等省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藏传佛教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又是基层社会单位,在藏族群众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结合藏传佛教的实际,对《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原则规定进行细化和具体化,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范藏传佛教寺庙的管理,同时也进一步规范政府在藏传佛教寺庙管理中的行政行为,切实维护藏传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
10、鉴真法师像30年后再回家
2010年11月24日,在结束了上海世博会上50多天的展出后,有着270多年历史的日本国宝——奈良东大寺木质鉴真法师坐像抵达江苏扬州,扬州大明寺僧侣以佛教最高礼仪迎奉。这是鉴真法师像继1980年回国“探亲”后第二次回到故乡。此次鉴真坐像回乡“省亲”期间,扬州市举办了一系列纪念、庆祝活动,再次弘扬鉴真法师“献身、拼搏、开拓、无私”的精神。
点评:唐代高僧鉴真,6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成为中日历史上著名的友好使者。鉴真法师不仅为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对日本的印刷、医学、建筑、艺术风格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整个日本文化发展历史上,鉴真法师是具有极其尊崇地位的人物,至今深受日本人民的爱戴和敬奉。
鉴真法师像30年后再回家,不仅是一次宗教朝圣巡游,更是鉴真精神的昭示。鉴真法师代表了一个致力于中日两国世代友好的伟大群体,而法师倾一生心力,倡导“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口和无诤、身和同往、戒和同修、意和同悦”,更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为世界各国和谐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迪。
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