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和研究散记
郧县人头骨化石
是直立人,还是智人
1991年1月,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次评选活动将评选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殃和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因而倍受各方关注。讨论时,有的专家认为郧县发现的材料很重要,应当入选;有的则主为是猿还是人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因而不宜入选。国家文物局便给湖北省文化厅打电话询问有关情况,并希望能拿出鉴定意见。2月5日,我在《中国文物报》第一次公一报道了1990年发现的第二件头骨化石的有关情况,认为属于直立人类型,并提出了"郧县人"的命名,同时还认为1989年发现的第一件头骨化石也同属于直立人类型。2月12日,《中国文物报》公布评选结果,第一件头骨化石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第二件头骨化石被评为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这一重要发现一经公布,很快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美国密西根大学和柏克莱加州大学先后邀请我访问美国,在他们的实验室对新发现的材料进行研究。1991年5月,我第一次访问美国,在加州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发展研究实验室进行了一个月的对比研究。该实验室收藏有世界各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模型,在这里,我把郧县人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发现的人类化石模型相比较,更进一步认为郧县人属于直立人类型;郧县人有许多形态特征与中国的、亚洲的人类化石是一致的;他是代表人类演化长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于是我便在《史前研究》(1990---1991合刊)发表了题为"湖北郧县人颅骨化石初步观察"的论文,阐述了自己的观战。1992年6月,我和加州大学人类学博士艾丹(Dennis A.Etler)合作,在英国《Nature》(自然)发表了题为New Middle Pleistocene hominid crania from yunxian in china(中国郧县新发现的中更世新世夫类起极大的轰动效应)。许多报刊、电台、电视台都连续作了报道。郧县人从此走向世界,走进很多国家的教科书。美国《Discover》(发现)1993年第1期还将郧县人化石的发现列入世界1992年50项重大成果之一,用很大篇幅予以报道。
重视并不等于赞成或同意学术观点,不同的意见也一直存在。对郧县人类归属问题,国内学者同样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以研究古人类的学者为主)认为,郧县人头骨很大,表示有很大的脑量,同时还具有其他一些进步的特征,他所生存的年代可能不会很古老;另一种意见(以研究地质、古生物的学者为主)认为,这一套地层,这个哺乳动物群,就代表一个很古老的时代。
要论述郧县人化石是直立人还是智人,只有对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测量和对比研究。在这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吴新智教授给予了我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他在武汉认真观察了3天,留下了许多宝贵意见。根据吴新智教授的意见我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1994年,在《人类学学报》上发表了"湖北郧县曲远河口人类颅骨的形态特征特征及其在人类演化中的位置"一文,全面记述了郧县人头骨的形态特征,属于直立人类型,是人类发展长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的学者将郧县人头骨与北京人头骨进行对比(仅仅根据我们的文章描述,并不是拿模型、更没有拿原件对比研究),认为郧县人与北京人存在明显差异,比北京人显得进步,"从形态上讲,郧县发现的这两具人类头骨化石目前还难肯定是属于直立人,而有属于智人的可能性"(张银运,1995)。我们认为,北京人是直立人,具有一毓的型特征,但北京人不能作为鉴定直立人的唯一标尺。世界上发现许多重要的人化石,与北京人存在着差异,但仍然属于直立人。郧县人与北京人存在差异,两者的共性特征也非常明显,而且占主要。我们再次著文论述郧县人属于直立人而不应当属于智人(李天元等,1996)。
在学术研究领域,不同的学术观点的存在和彼此讨论是很正常的,基础还是扎扎实实的研究工作。1998年8月,笔者应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享利.德.鲁姆莱教授和她的助手多米尼克副教授与笔者一起对郧县人头骨模型进行了全面观察和比较研究。我们把郧县人头骨模型与亚洲的(包括中国的)、非洲的和欧洲的人类头骨化石模型进行逐项对比,不仅与直立人对比,同时还与智人(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对比,乃至与能人和南方古猿的模型对比。这样的对比研究对深入认识郧县人化石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地位非常有帮助。根据近20天的观察、测量和对比分析,玛丽.德.鲁姆莱教授赞同我的观战,郧县人属于直立人类型。1999年,法国举办全世界的"直立人重大发现"展览,郧县人的材料便列入了展览内容。郧县人将作为直立人与观众见面,使世界更了解郧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