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4000多年前新石器晚期“明溪人”
狮子山渐渐揭下了神秘的面纱——这里是4000多年前新石器晚期“明溪人”生息繁衍的乐土。
从明溪县城往三明方向,沿省道306线前行至1500米处,就可见一座酷似雄狮的小山伫立在渔塘溪边。这座山叫南山,俗称狮子山。它与对面的象山相对峙,古人把这里的地貌称为“狮象交涯”,视为风水宝地。
然而这狮子山究竟藏着什么奥秘,千百年来人们并不知晓。从1988年至今,这里经历过三次考古发掘,狮子山渐渐揭下了神秘的面纱——这里是4000多年前新石器晚期“明溪人”生息繁衍的乐土。
1986年,全国进行第二次文物普查,省博物馆考古专家第一次进入狮子山的山洞探秘,发现洞内文化堆积层达1.95米厚,其中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残片。1988年,这里又爆出省内首次新发现——3号洞发现了古人类用红烧土火烧夯筑的地面,这是当年“福建省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5年,4号洞又发现了古人类火烧的木骨泥墙碎块。狮子山山顶还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区和青铜时代大型建筑基址遗迹。
明溪县博物馆长俞其宝参加了这3次探秘。他介绍说,南山遗址是我省发现的第一处洞穴与旷野相结合的史前文化遗存,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和科学研究价值。
而今,明溪县委、县政府准备建设明溪南山遗址公园,向世人展示史前“明溪人”这一神秘的家园,并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久前,由重庆三峡博物馆完成的“明溪南山遗址保护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今年之内,狮子山顶的文峰塔将首先动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