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期待的昭通古象群第二次挖掘

昭通古象群第二阶段挖掘启动

如果够幸运能见始祖象

昭通古象群蕴含的未解之谜已经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时隔5个月后,考古学家们于前日再次来到昭通市太平村,对这里埋葬的古象群进行第二阶段挖掘。对于现场的考古工作者而言,第二次挖掘带来的惊喜和收获丝毫不逊色于第一次。

会移动的化石群

前日上午8点,昭通文管所负责人游有山带着8名考古专家再次来到太平村水塘坝。去年12月份,由于气候原因,考古队不得不暂停了挖掘工作,一些古象化石也暂时被留在了土里。游有山清楚地记得这些化石的位置,然而现在他却发现,这些化石消失了。

难道化石被人悄悄挖走了?在观察了周围的土层后,游有山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从土层情况来看十分自然,没有挖掘的痕迹。而且要搬运古象化石,一定会惊动周边的居民,但村民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正在此时,游有山注意到:以前在埋藏化石群上方的一棵柳树发生了明显的位移,柳树去年还长在山腰,但现在却靠近坡脚。游有山意识到,由于化石挖掘挖走了坡底的大部分土壤,使得坡上的土壤失去支撑而下滑,而埋在土里的化石也跟着移动了位置。“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化石会在坡底被找到。”

鸟类化石群不容忽视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化石埋葬的情况,村民毛国栋出钱把出土古象群周边的土壤挖掉,久而久之,一个分布着化石的十多米土层剖面出现在人们眼前。在考古专家看来,这个剖面共分为11层,代表着11个时代,每个时代至少间隔十万年以上。“根据测算,土层最晚的时代是300万年前,而最早的时代为700万年前。”游有山说,“由于时代不同,化石也不尽相同。地层正好记录了昭通古象的进化之路。如果幸运的话,这次挖掘会和始祖象碰面。”

在游有山看来,和古象化石齐名的,还有出土的众多鸟类化石。“这里出土的鸟类化石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这些鸟类化石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庞大,体型和现在的鸟类差不多。看得出来,早在几百万年以前,地球上的鸟类就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时期。”

更让考古专家兴奋的是,在去年发现了一颗灵长类动物的牙齿后,又发现多块疑似灵长类动物的头骨。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表示,这也许会给研究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及人类起源提供一些重要帮助。

“陨石说”被粉碎

关于古象群形成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这里遭受过陨石的袭击。昭通坝子周围的山很像月球上的环形山,西部及北部尤其明显,中央有凸起的凤凰山,符合陨石坑的特征;昭通坝子以前曾积有很多水,也符合陨石坑的特征。当陨石撞击地面,飞起的尘土将群居在一起的动物瞬间埋葬。从出土的化石情况来看,陨石带来的瞬间破坏符合古象急促死亡的条件。

不过,这个说法在本次挖掘开始之前被彻底粉碎。因为游有山在对化石周边土层进行分析时,并没有发现陨石撞击后形成的特有土质。“我们还在化石群分布的地方发现了积水层。一般来说,积水层是不可能出现在陨石撞击的地区。而且,古象化石的跨度长达上百年,也不符合陨石形成的瞬间埋葬理论。”

那么,古象群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考古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不过游有山说出了自己的猜测。“300万年前,昭通的湿热气候突然转变,这使得植物逐渐死亡,没有了食物的古象也开始大量死亡,然后埋葬在了这里。”


生活新报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