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一根老榆树根讲述王府井地区2.5万年前的自然环境

    在博物馆的展柜里有一根长约20厘米的老榆树根,树根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干枯开裂。很多参观者看到它都非常奇怪,为什么在古人类博物馆要摆放一根榆树根呀?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参观者才知道,原来这根老榆树根大有意义。王府井古人类遗址的挖掘,它的意义不仅是挖掘出一个古人类遗址,还在于通过对古人类遗迹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人类居住的环境,为北京城的兴起和环境变迁提供重要依据。

    从当时挖掘出的植物孢粉分析,那时的北京地区广布草原植被,气候干冷。当时王府井一带遍布着草本及小灌木植物、乔木植物、蕨类、水生植物、藻类以及旱生、盐生的矮半灌木,和草本植物藜科和蒿属,还有盐生灌木、旱生灌木等。不仅如此,这里还生长着云杉、松和落叶松等。从这些植物可以推测出2.5万年前王府井地区为河漫滩地形。

    ■王府井古人类遗址地层年代检测报告单

    在博物馆的展柜里,摆放着一份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学实验室出具的王府井古人类遗址地层年代测定报告单。这样的地层年代测定报告单,在遗址类博物馆中是十分罕见的。在报告单中,参观者可以明确地看到,考古专家运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检测出,王府井古人类遗址的地层距今为24030+-350年。

    碳14的衰变极有规律,其精确性可以称为自然界的“标准时钟”,而死亡的生物实际上就是无处不在的“时钟”。虽然有很多文物本身不是生物体,但在其上总会有一些生物体的残留,只要找到这些生物构成的碳14,就能探测出它们所附着的物体的年代。正是运用了碳14的检测方法,考古学家才准确地测定了王府井古人类遗址的确切年代。

    ■1/3的原始牛角,揭示2.5万年前王府井地区的动物有哪些

    在博物馆的遗址地层中,有一节弯曲的原始牛角。这根牛角大约长50厘米,比现在家牛的牛角要长许多。不过讲解员介绍,这根牛角也只是完整的原始牛角长度的1/3,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原始牛该是怎样一个庞然大物呀。除此之外,在博物馆中还展出了出土于王府井古人类遗址的斑鹿、蒙古草兔、鸵鸟蛋和鱼类的化石。通过这些化石不难看出2.5万年前的王府井地区曾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这些动物为古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食用的食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