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北京人”头盖骨?

  在关于阿波丸号的档案中,有这样一这张于1977年分发的内部油印资料,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资料上记载着:“据确实报告反映,阿波丸号里面装有工艺品、艺术制品和贵重物品,这些都是在战争期间,日本占领中国之后,从中国偷运出去的……”

  根据专家对以上情报的考证与推测,已经神秘失踪达68年之久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有可能就在这艘叫做“阿波丸”的船上!

  阿波丸号沉没的地点在中国福建海域的牛山岛海面,北纬25°26′01″,东经120°08′01″的海上,击沉时间为1945年4月1日23时。

  查理·拉福林——“皇后鱼”号潜艇艇长,就是他下令击沉“阿波丸”号的。然而就在下达攻击命令后的半个月,他就被送上了军事法庭,接受最严厉的审判。因为“阿波丸”号,是一艘标示有绿色十字的,获准在东南亚海域运载民用救援物资和非战斗人员的船只。根据战时各方达成的协议,不得对此类船只进行军事攻击。

  这是一场离奇而又空前的海难,随同船只一起葬身海底的,还有2008条生命。那么在这场空前海难的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呢?

  拉福林的航海日志是这样写的:

  4月1日夜间,海上浓雾弥漫。
  
  22时00分
  
  雷达显示:在离“皇后鱼”约17000码的东南方向出现一艘战舰,目标以17至18节的速度行驶,并持续了一段时间。

  23时00分

  “皇后鱼”与目标舰艇的距离约为1200码,使用雷达确定深度为3英尺。“皇后鱼”发射4发鱼雷。3分钟后,看到第一发鱼雷爆炸的火光并听到了爆炸声,接着后发鱼雷接连爆炸,爆炸的火光在雾中清晰可见。

  23时05分

  雷达所显示的敌船信号声消失,意味着敌舰在第一发水雷命中3分钟后沉没。 

  根据拉福林艇长的航海日志显示:在22点发现目标至23点攻击目标的这一个小时时间里,“皇后鱼”号曾数次向目标发出警告,但对方不予理睬,仍旧以18节左右的高航速逃窜。而更让人大惑不解的是:在4发鱼雷的攻击下,万吨级轮船“阿波丸”在片刻时间沉没,前后历时不过3分钟,甚至连“SOS”的紧急呼号都没有来得及发出;2009人中,只有1人生还,相当数量的落水人员竟然拒绝救援;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阿波丸”共有6个船舱。在从东南亚返回日本的航行中,在雅加达、新加坡等每个港口都装了货。这次沉船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叫下田勘太郎,是“阿波丸”号上的酒吧管理员,有他获救后接受问讯的一段录音记录。

  “我在甲板上一直看着士兵的装运。当时的气氛是异常紧张,严密防备。最不可思议的是,4个士兵费力地抬一个木条封死的捆包,那捆包1米见方。起重机在吊装了4个木箱之后,机器竟发出不堪负重的‘吱吱’声,不知是怎么回事。装货直到天亮才结束。满载货物的‘阿波丸’的吃水线大大下降,看上去就像驱逐舰一样。我想这也是‘阿波丸’被美国潜水艇击沉的一个原因。”

  “阿波丸”号上到底装了什么?根据美方在1972年送出的档案,以及日本官方和民间友好人士提供的资料显示,“阿波丸”号上装载的物资竟然是:黄金40吨,价值10344万美元;白金 12吨,约合5700万美元,工业钻石15万克拉,约3000万美元;还有各种纸币,宝石,工艺品等,价值难以估量!

  这是传说中当代世界上最大的一笔海底财富!那么,在这笔财富当中,会不会包括日军从中国掳掠去的旷世珍奇呢?

  1977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一项后来被确定为代号“77·13工程”正式启动。工程目标:打捞“阿波丸”号,揭示历史之谜。

  同年5月1日,打捞组在福建平潭牛山海域70米水深的地方,确定并找到了“阿波丸”,初步打捞出的物品就很出人意外。除了资料记载的橡胶、锡锭等物品准确相符外,人们发现了伪满洲国内阁总理大臣郑孝胥去世时,分赠给后人的文物——圆砚,以及郑孝胥之子郑禹的印鉴。郑禹,是郑孝胥的次子,伪满时期曾担任沈阳市市长。根据情报记载,登上“阿波丸”的2009名乘客都是日本人。也就是说,携带了郑家的文物、密件上了船的只能是日本人。

  从这一点可以推论,中国北方的文物,确确实实在战时流落到了日本人手中,最后上了日本的船只。那么,经过层层保护装箱后的国宝、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会不会也在这些文物当中呢?

  如果当时船上当真装载有如此众多的财富和秘密,那么日本人是决不会让它落在美国人手里的。“阿波丸”号在受到攻击仅三分钟后就告沉没,而且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为了掩饰惊天的秘密,“阿波丸”号的沉没是否另有蹊跷?“阿波丸”号到底是怎么沉没的?

  在中国交通部门和海军潜水员对“阿波丸”反复探摸之后,一致的猜测是:“阿波丸”沉没的原因,“除了鱼雷击中外,应该还有其他的因素。”

  根据实地探摸,美军的两枚鱼雷击中的地方在船体的后半段,爆炸点的创口显而易见。依照常理,“阿波丸”应该在此处断裂;然而事实上,“阿波丸”是在船首处断开的,而且整整齐齐地断为两截,令人费解。举例来说,一座桥梁,炸弹只有放置在桥体受力最集中的部位,此处爆炸才能引得整体断裂。
  
  “阿波丸”的情形正是如此。这样看来,“阿波丸”一定是在船首处受到爆炸力,而事实表明,鱼类并没有击中船首。那么,只能大胆推测,在“阿波丸”上,事先就放置了炸弹,而且炸弹的位置是经过高级技术人员精心测算确定的。

  “阿波丸”号在试图隐藏什么秘密?以至于破釜沉舟?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阿波丸”号的死难者家属同样探求了半个多世纪。1949年4月7日,在日本的众议院会议上,执政的自民党议员,竟然提出了《关于日本放弃要求对阿波丸事件赔偿的决议案》,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议案马上就获得了通过。

  不惜2008条生命的代价,日本,在试图掩盖些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