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灭绝”的恐狼是隐藏人类对自然破坏的特洛伊木马

为什么“灭绝”的恐狼是隐藏人类对自然破坏的特洛伊木马

为什么“灭绝”的恐狼是隐藏人类对自然破坏的特洛伊木马。图片:uux.cn/Colossal Biosciences

(神秘的地球uux.cn)据《对话》(Rich Grenyer):全球野生动物种群平均比1970年减少73%,世界大部分地区都缺少大型哺乳动物,那么“灭绝”物种的时机肯定比现在更好吗?美国生物技术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 Inc最近声称,正是为了做到这一点,它从《权力的游戏》中复活了恐狼(数千年前,这个物种也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上)。

潜力似乎很大。有麻烦的物种?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你就把它变成了一个保存的游戏点,准备在环境改善时重播。没有及时赶到那里?没关系,你可以使用永久冻土中的冷冻遗骸,或者博物馆藏品中的霰弹枪射击标本。很快,即使你没有这些,一剂生成性人工智能,你也可能推断出一些基因组。一点基因工程,你就能让一个物种起死回生,随时准备出发。

有什么问题吗?嗯,几乎所有的东西。这些不是从灭绝中恢复过来的物种。它们不会很有用,事实上可能根本无法生存。最令人担忧的是,就像红色婚礼前藏在大厅里的弗雷斯和博尔顿一样,如果这些“恐狼”小狗建立起来,它们身上隐藏的去灭绝精神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最大的破坏。

灭绝没有逆转

恐狼是一种非常大的食肉动物,大约1万年前生活在美洲。从解剖学上讲,它类似于一只高大、肌肉发达、多齿的灰狼:这是今天每个人在说“狼”时都会想到的物种。

Colossal Biosciences揭示的两只幼崽不是恐狼。它们是灰狼,有14个基因经过修饰,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我们认为的恐狼的动物。事实上,14只狼中只有一只是直接来自恐狼标本的基因,其他的是来自现有灰狼种群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被用来赋予使工程狼更大、更白的身体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增加可以被工程改造到宿主物种中的基因数量,并增加插入性状的复杂性。但这并不是物种的复活,而是一个物种从今天借用了它们的一些特征。这就像要求一个矮小的法国人戴上他的帽子,声称拿破仑死而复生。

这种基因工程的论点围绕着这样一个概念,即新的杂交种可能对环境恢复有用。作为顶级捕食者,理论上,恐狼可以给生态系统带来与20世纪90年代将灰狼重新引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所造成的革命性变化相同的变化。换句话说,一个更完整的生态系统,狼会检查鹿的贪婪食欲,从而使更复杂和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反弹。

然而,在恐狼将占据主导地位的生态系统中,灰狼可以非常清楚地扮演同样的角色(就像在黄石公园一样),而不需要任何不必要的技术——只要人们停止试图射杀它们,并豁免它们受濒危物种立法的约束。

如今,寻求将濒危物种放归野外的圈养繁殖计划也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新动物几乎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在新的栖息地生活。

在1996年的电影《飞回家》中,一个专门的飞行员团队通过让濒危候鸟追逐数千英里的微型飞机,教它们如何穿越北美。这只是必要的强化训练的一个例子,而且永远不能保证成功。通过例子训练顶级掠食者显然更难——我不会自愿参加“狼群狩猎入门”课程。

没有快速修复

“去灭绝”这个词不仅本身是不真实的,而且它试图减少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不便真相:我们知道是什么导致了灭绝,而且是我们自己。

粮食系统必须减少对栖息地的破坏,减少对野生和养殖动物蛋白质的使用。能源系统必须燃烧更少的碳,这样试图适应更高温度及其带来的变化的物种(包括我们的物种)的死亡人数就会减少。为了做到这两件事,我们的景观必须为自然留下更多的空间,剩下的大部分必须更有效地用于提供食物、燃料和生活空间。

有明确的迹象表明,我们可以兑现这些承诺:保护对人类和其他物种都是有效的。

但这些变化要求我们认识到,某些经济和政治哲学已不再成立。它们需要每个人的牺牲,以及富人和国家愿意用金钱、贸易政策、知识产权和能源供应来支付,这样许多最贫穷的人和国家才能蓬勃发展,同时避免这些富裕国家在自己的历史上造成的环境破坏。

促使人们应对这些变化的是对正义的渴望、培养的需要、让事情变得更好的动力,以及认识到虽然栖息地有时可以恢复,但物种灭绝是不可逆转的死胡同,只能避免。这种承认正受到威胁。

特朗普政府正试图废除《美国濒危物种法案》。在英国,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立法的大规模修订已经开始,以栖息地法规为目标,先发制人地捍卫政府在绝望地寻求更多经济增长时“建造、建造、建造”的需要。如果用一句简单的“别担心,我们会付钱让它灭绝”来避免灭绝的风险,这有多有用?

不会有恐狼,即使有,我们也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也不会)。我们都会为错误的信念付出代价,即灭绝是一个已解决的问题,而导致第六次大灭绝的一切照旧的全球经济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它的伤亡实际上并没有死亡——只是暂时因不再永远的灭绝而感到不便。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