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表明,恐龙在小行星撞击之前并没有注定要灭亡

新的研究表明,恐龙在小行星撞击之前并没有注定要灭亡

大约6600万年前马斯特里赫特晚期泛滥平原上的恐龙插图——埃德蒙顿龙(左)、霸王龙和三角龙。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不良或未暴露的化石条件解释了灭绝前恐龙化石数量少和多样性低的原因。(图片来源:uux.cn/Davide Bonadona)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Richard Pallardy):科学家们说,当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将恐龙灭绝时,恐龙并没有减少。相反,根据一项研究近1800万年的化石证据,在66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之前恐龙多样性正在下降的观点可能是基于错误的化石数据。

化石发现长期以来一直表明,在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击之前,恐龙的数量和多样性都在减少。此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恐龙早在与太空岩石发生灾难性相遇之前就已经走上了灭绝的道路。然而,这一观点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其他研究人员认为恐龙在灭绝时的多样性表现良好。

伦敦大学学院的古生物学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克里斯·迪恩在一份声明中说:“30多年来,这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恐龙是否注定要灭绝,在小行星撞击之前就已经灭绝了?”。

现在,周二(4月8日)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恐龙灭绝前的明显稀有性可能只是由于化石记录不佳。

科学家们研究了来自北美的大约8000块化石的记录,这些化石可以追溯到坎帕尼亚时代(8360万至7210万年前)和马斯特里赫特时代(7210万至6600万年以前),重点研究了四个科:甲龙科、角龙科、鸭嘴龙科和霸王龙科。

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分析表明,恐龙多样性在7600万年前达到顶峰,然后萎缩,直到小行星撞击消灭了非鸟类恐龙。在大灭绝前的600万年里,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地质记录中来自所有四个科的化石数量都在减少。

新的研究表明,恐龙在小行星撞击之前并没有注定要灭亡

这项新研究的图形说明显示了北美时间的推移以及用于评估化石流行率的方法。(图片来源:uux.cn/Tim Bird)

然而,研究人员发现,没有迹象表明环境条件或其他因素可以解释这种下降。根据研究人员开发的模型,所有恐龙家族都很普遍,因此灭绝的风险很低,除非发生小行星撞击等灾难性事件。

相反,研究人员认为,马斯特里赫特阶可能具有较差的化石地质条件。曾经从墨西哥湾穿过北极的西部内陆航道的退缩,以及大约7500万年前开始的落基山脉的崛起等事件,可能阻碍或破坏了化石形成,使其看起来好像在那段时间恐龙和多样性更少。

该团队还发现,北美马斯特里赫特阶的地质露头没有暴露出来,或者被植被覆盖。换句话说,寻找恐龙化石的研究人员并不容易找到这个时期可能含有恐龙化石的岩石。由于这一时期已知的化石中有一半来自北美,这项研究的发现也可能具有全球意义。

新的研究表明,恐龙在小行星撞击之前并没有注定要灭亡

两位古生物学家在北美白垩纪岩石中寻找恐龙化石。(图片来源:uux.cn/Alfio Alessandro Chiarenza)

在检查的8000个化石记录中,研究小组发现,Ceratopsians——一个包括三角龙及其近亲等有角恐龙的群体——是最常见的,可能是因为它们生活在马斯特里赫特阶最有利于保护的平原地区。鸭嘴龙是最不常见的,可能是因为它们喜欢河流。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写道,河流流量的减少可能导致本可以保存这些恐龙的沉积物沉积减少。

伦敦大学学院古生物学家、该研究的合著者Alfio Alessandro Chiarenza在一份声明中说:“恐龙可能并非注定要在中生代末期(2.52亿至6600万年前)灭绝。”。“如果不是那颗小行星,它们可能仍然会与哺乳动物、蜥蜴及其幸存的后代——鸟类——共享这个星球。”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 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