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75岁为保护猩猩做“空中飞人”
完成学业后,古道尔继续回到冈贝河保护区进行野外研究。栖身之地受破坏、遭到无情的猎杀——多年的观察使古道尔深刻地认识到黑猩猩的悲惨处境。
上世纪60年代,古道尔抵达冈贝河时,至少有100万只黑猩猩散布在非洲各地。经过连年捕杀,现在存活的黑猩猩只有不到20万只。古道尔逐渐明白,自己需要从野外考察中抽身出来,向全世界宣传保护黑猩猩和大自然的理念。
1977年,古道尔成立了“珍·古道尔教育与保育协会”,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1991年,古道尔又建立了一个全球范围的青少年教育计划“根与芽”,宗旨是鼓励年轻人通过推行活动,关怀大自然、动物及社区。现在,“根与芽”已发展成为在50余个国家注册的1000多个团体。
“很多人问我,想要通过这个活动来拯救地球吗?不,我并不那样认为。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整个世界,可是,我们可以努力去改变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我想,这就够了。”古道尔说。
如今,75岁高龄的古道尔为了环保事业依然四处奔走,每年至少有300天做“空中飞人”。她很想念自己的家——冈贝河保护区,但繁忙的环保宣传工作使她一年只回去两次了。“一年到头被人群簇拥,我难得回到冈贝河,我喜欢在山林中独自漫步,看看那里的黑猩猩。”
“我们傲慢地将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划分界限。其实我们并不是唯一拥有性格、智慧,还有最重要的——情感——的生物。我们理应谦卑地面对自然界。”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为古道尔拍摄了几部纪录片,其中最出名的是《情同手足黑猩猩》,这部影片完整地记录了古道尔二十年来的野外研究成果以及古道尔和黑猩猩每天生活的点滴。在纪录片中,每只黑猩猩都有独特的性格,古道尔也依照它们的性格探寻和它们的相处之道。
在古道尔看来,黑猩猩的智慧和同情心是人类无法想象的。在多年的观察中,古道尔看到过黑猩猩收养孤儿;看到过它们有节奏地敲打树根,挥舞树枝,仿佛在进行某种宗教仪式;有些黑猩猩是天生的“政治家”,有些黑猩猩却是标准的“顾家好男人”。
通过古道尔的观察,世人才了解到,黑猩猩和人类一样有喜怒哀乐。“它们接吻、拥抱、握手,互相拍背,会挥舞拳头,也会大摇大摆地走路。黑猩猩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很紧密,家庭气氛弥漫着爱和相互支持。当然,它们也有残暴的一面,也会发起战争,会同类相吃。有时候,我会幻想自己成为它们的一员,代入它们的感情,比如,当一只雄性黑猩猩向一只母猩猩冲过去的时候,母猩猩是什么感觉,是害怕还是兴奋,当然这些我无法知道。”古道尔回忆说。
“我们傲慢地将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划分界限。其实我们并不是唯一拥有性格、智慧,还有最重要的——情感——的生物。我们理应谦卑地面对自然界。”这是和黑猩猩相处多年后古道尔得到的感悟。
广州日报 温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