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后裔隐居资兴之谜
1925年,蒋桂娘81岁高龄时,陈慎初爱人生了一个男孩,她很高兴,给孙子取名陈荣贵。3 个月后,蒋桂娘提出照一张全家福照片。老人家安坐其中,袁瑞钗抱着孩子站在蒋桂娘右边,陈慎初站在左边,这是蒋桂娘在世时留下的唯一照片,后来这张照片于1979年7 月由陈慎初次子陈久年送交中国历史搏物馆珍藏。
1926年7月3日,蒋桂娘患病卧床不起,水米难进,函催孙儿陈慎初速回。那时,陈慎初正在蓼江市加工中秋月饼,接函后,即放下手中活儿,星夜赶回兴宁家中照料祖母,并拿出亲手做的糖果给祖母吃。蒋桂娘见孙儿速归,噙着泪说:“看到你回来了,我好高兴,我的病又好了几分……”陈慎初问祖母还有什么事要交代?一番思前想后,蒋桂娘又提出英王之事,她动情地说,你祖父陈玉成是太平天国的英王,他为太平天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为了保存你祖父后代,从天京背着你当时还年幼的父亲,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湖南资兴。你祖父是广西藤县人,你们今后千万不要忘记返回广西藤县祖籍老家去居住,以求英王后继有人。老人家还提到,那张全家合影的照片,千万慎重保存,留作纪念。还有资兴有那么多的恩人救助过我们,以后不要忘记他们。
陈慎初认真听着祖母的教诲,表示一定遵照办理。夫妻俩请来名医调治,日夜陪侍于祖母身边。终因蒋桂娘年事已高,服药无效,病情恶化,于1926 年农历7 月7 日逝世,享年82岁。陈慎初夫妇悲痛万分,将祖母安葬于兴宁镇郊古塘,并立了墓碑。
蒋桂娘去世后,陈慎初就把家从兴宁迁到了蓼江市,以做糖食糕饼生意来维持家庭生活。
叶落归根,英王后代返故里
解放后,在湖南南岳中学当老师的方成(方如日老先生的孙子),把蒋桂娘流浪漂泊并隐居资兴的情况,写成文章寄给湖南省作家协会。1963 年5月26日,湖南省作家协会派周健民同志到三都镇供销社饮食店找陈慎初了解情况。此时,陈慎初已是资兴矿务局采购员。周健明见到陈慎初后,很热情地说:“我是专门来采访你祖父及你祖母蒋桂娘的那段历史的……”随后,两人谈了很久很久。
1963年5月中旬,陈慎初接到老家广西藤县县委副书记覃红同志的来信,邀请他们到老家探亲访问。终于找到了百年前的老家了,一家人十分高兴。9 月上旬,陈慎初和老伴率次子陈久年从资兴三都镇乘坐火车前往广西到达老家。9 月12 日,到藤县大黎里西岸村、古盘村等地探亲,受到大黎区党委和老家堂弟的热情接待。区党委副书记钟建新和陆武昌同志陪同他们参观了英王陈玉成的旧居遗址。当年房屋已被清兵烧毁,荡然无存,见后无比痛心。第二天,陈慎初一家还参观了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侍贤、亲王陆胜德等的旧居遗址,都是房屋被毁,颓败不堪。
9月20日,陈慎初夫妇前往蒙山福利乡拜见叔叔陈菊,陈菊身体矫健,已是82 岁高龄了,老人和陈慎初谈起英王当年的往事,老泪纵横。9月21日,陈慎初一行到达藤县,受到热情接待,并参观了“四王亭”。9月23日,陈慎初一行告别藤县领导和父老乡亲,再取道广州回到湖南。
1980年12月上旬,在广西藤县县委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的关怀下,陈慎初夫妇到祖籍藤县定居并参加工作。12 月15日,陈慎初的次子陈久年、儿媳曹瑞月、孙子陈建国、孙媳周国香、孙女陈桂香一并定居藤县,受到当地县委、县政府的热烈欢迎。
回藤县不久,陈慎初当选为藤县第一届政协委员,次子陈久年被安排到藤县文物管理所工作,孙子陈建国调县外贸公司接收转运站工作。1986年5月25日,在纪念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35 周年大会上,陈慎初孙女陈桂香赋诗一首:
祖父天国著功勋,血染长江洒延津。
昔日宏图虽未竟,今朝大地已翻新。
承先何止恢先业,启后常将勉后人。
跟党新征当砺剑,扬鞭跃马步青云。
1990年4月,英王陈玉成的后裔陈久年、陈泉清、彭成林(陈久年之女婿)前往河南省延津县为英王陈玉成扫墓,当地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如今,在英王陈玉成就义之地,竖起了一块高2.03米,宽0.405米的墓碑,并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样,从1851年英王陈玉成参加太平天国革命离开老家藤县,到1980年英王的第三、第四、第五代后裔回藤县老家定居,已经过129年的漫长岁月。
附: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后裔近况
陈慎初系资兴矿务局采购员,于1994 年2月23日在资兴鲤鱼江棉织厂工作的女儿陈泉清家病故,有2 子1 女。长子陈立新,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在广西第6 地质队工作,于1991年退休。次子陈久年,在广西藤县文物管理所工作,l994年退休后到资兴市新区居住。女儿陈泉清,资兴市棉织厂工人,已退休。其长子焦志勇,大学文化,医生,在海南三亚工作。次子焦红剑,高中文化,是资兴市农业银行保卫员。
来源:中国考古网
作者:蒋任南 黎先汉